[字体大小: ] [打印] [关闭窗口 ]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焦点图
龙华水坑入选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村
时间:2023-12-12 16:40:00  来源:龙门文明网

  平坦宽敞的沥青路面、村头巷道的花丛小树、修葺一新的村居民屋……冬日傍晚,伴随归家人的欢声笑语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,漫步在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这座恬静宜居的小村庄,十分惬意舒适。

  近日,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,龙华镇水坑村入选。当前,龙华镇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作为推动水坑村高质量发展的抓手,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。



高耸的文笔塔屹立在水坑村田野旁。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


  整治人居环境发展文旅产业

  走进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水坑村,处处绿树成荫,民居错落有致,一条条沥青路直铺到村民家门口,高耸的文笔塔巍然屹立在田野旁,绘就成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。

  “以前村道是泥泞路,不好走,现在则是柏油路,很便捷。”在水坑村保洁队工作多年的村民李伯说,村里环境改变很大,巷道干净整洁,保洁工作容易开展多了。

  近年来,水坑村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,清理生活垃圾、建设一河两岸、提升农房风貌,一步步补齐了人居环境短板,让村子成为干净整洁村、美丽宜居村,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建于宋元之际的水坑村,保存着大量古建筑。依托宝贵的古建筑和文化资源,该村积极做好古建筑保护、历史文化培育工作,大力发展乡村游,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。

  多年来,龙华水坑古村成为人们寻幽访古、欣赏田园风光的绝佳之地,文笔塔是必到打卡点。据悉,水坑村学童在开学前,要由父母带着围绕文笔塔走一圈,以求学业进步。另外,每年水坑村春节联欢晚会活动举办地点就在文笔塔下,不仅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,周边镇村群众也前来观看,逐渐成为新民俗。

  据了解,文笔塔是龙门现存的清代古塔之一,始建于清乾隆元年(1736)。2015年2月,该塔被列入第六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2022年底,文笔塔修缮工程完工,水坑村把它作为打卡景点,纳入到旅游景区规划范围,让更多人感受古建筑的魅力。

  乘着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的东风,水坑村积极提升乡村风貌,让乡村人居环境更加和美,同时全力打造特色产业,壮大村集体经济。水坑村党支部副书记、村委会副主任李思乐表示,当前,水坑村正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,接下来将进一步依托古村落和文笔塔、露营地、研学基地等,吸引人流,进而开办民宿、农家乐,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,促进村民增收致富。



水坑村积极打造兰花种植基地,助力乡村振兴。


  村企合作每年获取收益分红

 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主心骨。乡村要振兴,党员必先行。水坑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大力实施党的核心引领行动,创造性开展党群活动,激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,推动产业振兴落实落地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
  近年来,水坑村“两委”班子以村集体闲置土地和固定资产与公司投资合作,每年获取收益分红。村企共同建成兰花种植基地,并逐步建成龙门县蓼溪兰花专业合作社,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多户村民种植兰花,种植面积100余亩。此外,还投资光伏发电项目,正常投产后每年可获取分红。

  水坑村党支部还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兴修农田水利设施,高标准种植连片水稻,生产的大米销往珠三角等地区。据初步估算,2023年水坑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“20万+”。



村道平坦宽敞、村居民房外立面粉刷一新。


  要实现乡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,既要“造血”又要“输血”,既要“富口袋”也要“富脑袋”。为此,水坑村格外重视乡土人才培育,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以及引导村民重视素质培养,不断开展输送知识、技术培训活动。

  “和我一样做泥水工的,在我们村大概有20人。村委会多次组织我们外出培训,学习技能知识。”年近五旬的村民李建平说,在村委的帮助下,他已考取泥水工匠相关证书,从“土师傅”转变为专业技术从业者。

  李思乐向记者介绍,下一步,水坑村将围绕产业、风貌、文化、服务、生态、智慧、治理建设等“七个一”任务,积极建设生态旅游营地、文化研学基地、兰花产业基地等“三地”,以及文旅游客服务中心、农产品展销中心、党群服务中心“三中心”,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。

 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